<DIV>
<DIV> 1940年5月至6月,中國第五戰區部隊在湖北棗陽、宜昌地區,是為棗宜會戰。</DIV></DIV>
<DIV> 1940年初,中國軍隊對日軍發動冬季攻勢后,日軍立即準備實施報復性的反擊作戰。日軍認為,宜昌是重慶的門戶,攻占宜昌,可以直接威脅重慶,于是決定派第11集團軍進攻宜昌。負責宜昌地區防務的中國第五戰區獲悉日軍將大舉進攻后,決定在棗(陽)宜(昌)地區與敵決戰。</DIV>
<DIV> 5月1日,日軍開始進攻,對棗陽形成包圍態勢。守軍在各陣地進行抵抗后及時轉向外線。第84軍第173師在棗陽附近掩護主力撤退時,遭優勢日軍圍攻,損失慘重,師長鐘毅犧牲。8日,日軍占領棗陽,但圍殲守軍主力的企圖落空。</DIV>
<DIV> 5月12日開始,第31集團軍等部由東、南、北三面向正在樊城東北集結的日軍第3師團、石本支隊進行頑強的攻擊,殲敵4000人以上。在南線,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率部東渡漢水進到棗陽以西地區堵截南撤日軍。5月16日晨,張自忠部進至宜城東北罐子口地區與日軍展開激戰,在猛烈炮火的轟擊下,被迫退至南瓜店附近,被日軍包圍。</DIV>
<DIV> 日軍得知第33集團軍總司令被包圍,集中全力展開瘋狂圍攻。張自忠數次中彈,多處負傷,壯烈殉國。</DIV>
<DIV> 6月1日,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將第五戰區分為左、右兩個兵團。左兵團兵團長由李宗仁兼任,右兵團兵團長派陳誠兼任,6月2日晚,陳誠抵達萬縣,并將駐重慶整訓的第18軍緊急船運前線,擔任宜昌守備任務。第18軍6月8日至10日才趕到宜昌,立足未穩即遭到日軍猛攻。12日,宜昌陷落。日軍占領宜昌后,見作戰目的已經達到,命令各部迅速摧毀宜昌的軍事設施,準備返回。15日日軍令部隊撤回漢水東岸。17日,第18軍尾追撤退日軍收復宜昌。</DIV>
<DIV> </DIV>